本文作者:author

AI圈炸锅!Manus横空出世,是颠覆还是炒作?

AI圈炸锅!Manus横空出世,是颠覆还是炒作?摘要: Manus:又一个AI Agent,还是昙花一现?最近,AI圈子热闹得像菜市场。一个叫Manus的玩意儿,就靠着一支全英文宣传片和神秘兮兮的邀请码,瞬间成了网红。这家伙自称是“...

Manus:又一个AI Agent,还是昙花一现?

最近,AI圈子热闹得像菜市场。一个叫Manus的玩意儿,就靠着一支全英文宣传片和神秘兮兮的邀请码,瞬间成了网红。这家伙自称是“全球首个通用Agent”,好像有了它,OpenAI和Anthropic那些Operator都得靠边站。Manus发布后,在小圈子里传得沸沸扬扬,跟之前的DeepSeek有点像。但话说回来,Manus真能成为下一个DeepSeek吗?我个人表示怀疑,咱先扒一扒再说。

Manus到底是个啥?

按照Manus的宣传,它是个能“解决各种复杂任务,独立思考,系统规划,还能在虚拟环境里灵活调用工具”的AI Agent。说实话,现在AI产品都爱这么吹,听听就好。Manus现在还没正式上线,只能靠邀请码玩,而且发布方式就是放演示视频。我就想问一句,现在哪个AI Agent敢说自己不是“独立思考”的?

视频里,Manus演示了几个场景:上传一堆简历压缩包,它能自动解压分析;帮你整理房产信息和价格;甚至还能生成英伟达和特斯拉的股票分析报告。这些功能,OpenAI的Operator、智谱AI的Phone Use、Google Gemini早就玩过了。说白了,就是把一些现有功能整合了一下。

从技术角度看,Manus没给啥详细报告。有分析师说,它的基础能力可能来自Claude模型,再加点开源模型的后训练技术,然后通过预设的工作流程来执行任务。所谓的创新,就是把这些东西封装在云端虚拟环境里,用异步交互模式提供服务。离真正的“通用AI”还差十万八千里呢。我觉得更像是个套壳产品,把别人家的东西拿来包装一下。

“通用Agent”是个伪命题?

Manus的目标是“通用AI Agent”,就是不光给你建议,还能自己规划执行任务。但这本身就有问题。像Claude这种大模型,处理复杂任务不在话下,调用工具也很高效。Manus搞的这些,本质上用更强大的Agent或者大模型就能实现,根本不需要这么个专门设计的系统。搞不好以后直接集成到大模型里了,Manus就没戏唱了。

Manus的定位跟传统AI Assistant不太一样,它想用“虚拟环境”来整合各种工具和Agent,让操作更自动化。这样做降低了用户门槛,但问题是,个性化的Agent需求千人千面,Manus能不能适应各种场景?我觉得悬。毕竟,每个人的工作习惯和需求都不一样,Manus这种统一化的东西,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饥饿营销,老套路

Manus能火,营销手段功不可没。邀请码机制搞得像限量版球鞋一样,AI圈里都疯抢,听说有的平台把邀请码炒到了几万块。这招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经典套路:限量发售,用户疯抢,KOL吹捧。这种方式确实能制造话题,但能不能带来持续的用户增长,就难说了。毕竟,大家都是图个新鲜,真要用起来,还得看产品本身够不够硬。

有意思的是,我在海外科技论坛和社交媒体上搜了一下,关于Manus的讨论冷冷清清。看来,Manus在国内火得不行,但在国际市场上,很多人压根不care。更值得注意的是,Manus的发布好像太依赖情绪营销了,想借“DeepSeek”这种情绪符号快速博眼球,但这也可能意味着它的热度是昙花一现,缺乏长期的核心竞争力。说白了,就是想蹭热度,但能不能蹭成功,还得看实力。

价值与局限:缝合怪?

从产品设计角度看,Manus可以看作是对现有Cursor这类AI产品的一种封装和优化。它通过引入多个小模型和Agent,简化了操作流程,让非技术用户也能轻松搞定复杂任务。但这种做法并不算创新,类似的设计理念早就有了,比如OpenDevin。说白了,就是个缝合怪。

Manus的优势在于,它把这些复杂的技术包装成一个更易用的产品,让普通用户也能直接用AI处理任务。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仍然依赖预设的工作流程,灵活性和创新性受限;操作环境也比较封闭,只能在特定软件工具范围内运行,没法像通用操作系统那样,支持各种软件和应用。所以,Manus能不能真正达到“通用”的目标,我表示怀疑。毕竟,限制太多,就很难做到真正的通用。

未来:路在何方?

Agent领域竞争激烈,Coze、Dify也在搞类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像Claude 3和GPT-5这样的模型已经很强大了,未来大模型可能直接吞并Agent类产品的市场。所以,Manus想在这个市场里脱颖而出,挑战巨大。说不定哪天就被大模型给淘汰了。

关键是,Manus能不能找到真正的市场定位。它想成为“通用Agent”,但现在的产品形态更像是个高效的AI工具平台,只适用于特定场景,而不是全能AI。如果突破不了这个瓶颈,Manus的市场增长可能就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毕竟,定位不清晰,就很难找到用户。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