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警惕!保险业“稳定器”幻象:数据注水、科技作恶、绿色洗钱!

author 昨天 14 抢沙发
警惕!保险业“稳定器”幻象:数据注水、科技作恶、绿色洗钱!摘要: 导言:粉饰的稳定器,脆弱的承诺那些冠冕堂皇的词藻,诸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风险管理的传统角色”、“国家战略服务者”,听起来是否让你感到一丝反胃?保险业,这个本应承...
警惕!保险业“稳定器”幻象:数据注水、科技作恶、绿色洗钱!

导言:粉饰的稳定器,脆弱的承诺

那些冠冕堂皇的词藻,诸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风险管理的传统角色”、“国家战略服务者”,听起来是否让你感到一丝反胃?保险业,这个本应承担风险分散功能的行业,如今被包装成了“稳定器”和“减震器”,仿佛它真的能抵抗系统性的经济冲击。但现实是,它更像是一个脆弱的承诺,一个建立在精算师冰冷计算之上的幻象。

保险业的政治性与人民性:一厢情愿的叙事?

所谓的“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过是空洞的口号。将保险企业拔高到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真的能掩盖其逐利的本质吗?保险公司,无论国有还是私营,其首要目标都是盈利,而非无私奉献。将“政治性”强加于其上,只会扭曲其市场行为,使其沦为政治工具。而“人民性”,更是经不起推敲。高昂的保费、复杂的条款、漫长的理赔流程,哪一样体现了对人民的关怀?与其说保险业服务于人民,不如说它利用了人们对未来的焦虑。

中华人寿的“担当”:数字游戏与选择性忽略

“服务国家、服务三农、服务民生”,这口号喊得震天响,但仔细一琢磨,却发现其中充斥着数字游戏和选择性忽略。中华人寿,作为国有控股企业,理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但它真的做到了吗?

数据注水:风险保障额度背后的真相

“累计为数千万人提供超2万亿元风险保障额度”,这数字乍一看很唬人,但细究之下,你会发现这不过是简单的数字堆砌。保障额度并不等于实际赔付,更不等于解决了所有人的风险问题。有多少保单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又有多少保单最终沦为鸡肋?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多少营销陷阱和信息不对称?

银发养老:迟来的关怀与无法弥补的系统性缺陷

针对银发人群建立专门的养老保障体系,这听起来很贴心,但不得不问一句:为什么现在才开始?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养老问题日益严峻。中华人寿的“关怀”来得太晚了,而且很可能只是为了迎合政策导向。更何况,区区几款老年保险产品,真的能解决养老保障的系统性缺陷吗?

中小微企业“输血”:杯水车薪的政治表演?

通过专项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累计投放近15亿元专项资金,这听起来很慷慨,但相对于整个中小微企业群体所面临的困境,这15亿元简直是杯水车薪。更令人怀疑的是,这些资金是否真正落到了需要帮助的企业手中?还是被层层截留,最终变成了一场政治表演?

科技重塑保险价值?不过是资本逐利的工具

别再吹嘘什么科技赋能了!在保险行业,数字化、智能化不过是资本家压榨剩余价值、降低运营成本的工具。所谓的“科技重塑保险价值”,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把冷冰冰的算法包装成温暖人心的服务。

“以人民为中心”:空洞的口号与实际的傲慢

“以人民为中心”?多么动听的口号!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却变成了对用户数据的无情收割,对用户隐私的肆意侵犯。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画像用户,然后推送各种定制化的保险产品。美其名曰“个性化服务”,实则是精准营销,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掉入消费陷阱。

智能化系统的“高效”:冷冰冰的算法与被牺牲的人性

核保自动率超过95%,理赔最快到账进入“分钟级”,这效率确实惊人。但效率的背后,却是人性的缺失。当所有的决策都由算法决定时,那些需要特殊考虑的个案,那些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又该如何处理?机器永远无法理解人类的情感,也无法体会人类的困境。

快、简、暖?一场精心设计的用户体验骗局

“快、简、暖”的服务理念,听起来很诱人。但实际体验呢?复杂的APP界面、繁琐的操作流程、永远排队的客服电话,哪一样让你感受到了“快、简、暖”?所谓的“五维客户服务平台”,不过是精心设计的用户体验骗局,让你在迷宫般的系统中晕头转向,最终放弃抵抗。

绿色金融新范式?不过是资本洗绿的伎俩

别被“绿色金融”这四个字迷惑了!在资本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比逐利更重要。所谓的“双碳”战略,不过是资本洗绿的借口,是他们将污染转移、粉饰形象的工具。

“双碳”战略:政治正确下的盲目投资

积极响应“双碳”战略,听起来很负责任。但有多少投资是真正出于环保目的?又有多少投资是为了迎合政治正确,为了获得政策优惠和补贴?盲目投资清洁能源,如果没有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最终只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引发新的环境问题。

清洁能源股权投资:豪赌未来的高风险游戏

投资清洁能源股权,这无疑是一场豪赌。清洁能源产业虽然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技术瓶颈、市场竞争和政策风险等诸多挑战。如果投资决策失误,不仅会损失大量资金,还会拖累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绿色基础设施债权投资:地方政府的提款机?

投资绿色基础设施债权,看似稳赚不赔,但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参差不齐,有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负债累累。如果地方政府无力偿还债务,这些债权投资最终可能会变成一堆废纸。

中华人寿的“金融活水”:滴灌式帮扶与结构性困境

别指望几滴“金融活水”就能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困境。中华人寿的所谓“扶持”,不过是蜻蜓点水式的滴灌,无法触及问题的根源。

中小微企业扶持:救急不救穷的短期效应

设立中小微企业扶持专项资金,看似雪中送炭,但实际上只能起到救急的作用。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真正问题是融资难、融资贵、市场准入限制、税费负担过重等等。如果这些结构性问题得不到解决,再多的专项资金也只是扬汤止沸。

风险保障的虚实:保费高企与理赔艰难的现实

累计为13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这听起来很美好。但有多少企业真正能够承担高昂的保费?又有多少企业在理赔时遭遇各种刁难?保险公司为了控制风险,往往设置各种苛刻的条款,让中小微企业在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获得赔偿。

产业帮扶与文化振兴:精心包装的宣传秀

别被那些田园牧歌式的宣传片迷惑了!中华人寿的“产业帮扶”和“文化振兴”,不过是精心包装的宣传秀,是为了提升企业形象,获取社会声誉。

农村产业融合:理想主义的乌托邦?

投资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听起来很美好,但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需求不足、物流成本高昂、技术人才匮乏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再多的投资也只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消费帮扶:作秀式的慈善与难以持续的动力

常态化的消费帮扶机制,看似可持续,但实际上却难以持久。消费者的新鲜感是有限的,如果没有优质的产品和合理的价格,消费帮扶最终只会沦为作秀式的慈善,无法真正激发落后地区的内生动力。

文化扶智:廉价的安慰与根深蒂固的教育不公

捐赠优质图书,打造“博爱书屋”,这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教育不公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不是靠几个书屋就能解决的。如果乡村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再多的图书也只是廉价的安慰,无法真正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