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大通下调中芯国际评级至"减持":本土化利好难掩增长乏力隐忧

摩根大通近期发布研报,对中芯国际的评级由”中性”下调至”减持”,目标价则由24港元上调至32港元。这一举动引发市场关注,其背后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研报指出,中芯国际近期股价上涨主要受益于中国本土化进程以及2025财年首季相对较好的前景。目前估值与2020年年中A股IPO时持平。然而,摩根大通认为这种估值难以为继,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担忧:
增长动能低迷: 摩根大通认为中芯国际的增长动能依然低迷。2025财年首季的部分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补贴以及美国关税生效前客户提前备货带来的短期需求,这种趋势预计在下半年将出现逆转。
盈利能力承压: 持续增加的资本开支和折旧,叠加价格压力,将持续挤压中芯国际的利润率。
产能过剩风险: 随着中芯国际及其中国竞争对手产能的陆续释放,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定价权或将下降,这将使公司毛利率难以维持在20%以上。
投资建议: 摩根大通建议投资者谨慎对待中芯国际。鉴于中芯国际高于预期的资本开支和强劲的盈利,他们更看好中国本土半导体设备供应商,认为这些企业更有助于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本地化战略。
更深层次的解读:
摩根大通的报告并非全盘否定中芯国际的未来,而是对其长期增长潜力持谨慎态度。报告中提到的中国本土化利好,确实为中芯国际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但这并不能完全抵消其面临的挑战。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中芯国际在技术研发、高端芯片制造以及国际竞争等方面仍面临巨大压力。与其相比,专注于设备供应链的企业,可能更能受益于国内产业政策扶持,并获得更稳定的利润增长。
其他机构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投行对中芯国际的评级和目标价存在差异。例如,大摩就曾上调中芯国际的目标价至38港元,并认为其订单增长动能可能延续至第二季度。这种观点差异也体现了市场对中芯国际未来发展前景的判断存在分歧。
总结:
摩根大通下调中芯国际评级,并非是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前景的悲观预测,而是对中芯国际自身发展面临挑战的一种相对谨慎的评估。投资者需要结合自身风险偏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未来中芯国际能否扭转局面,持续提升盈利能力,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