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AIC扩容:银行豪赌还是科创福音?

AIC扩容:银行豪赌还是科创福音?摘要: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扩容:一场迟来的松绑,还是银行的又一次豪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看似是科技金融政策的又一次加...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扩容:一场迟来的松绑,还是银行的又一次豪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看似是科技金融政策的又一次加码,实则更像是对过去几年AIC试点的一次总结和反思。当初设立AIC,本意是希望商业银行能更直接地参与到股权投资中,支持科技创新和民营企业发展,打破“投贷联动”中的藩篱。然而,实际效果却远不如预期。

AIC试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为什么会这样?首先,AIC的设立门槛高,前期只有五大行参与,而这些银行的体制机制相对僵化,对于科技创新这种需要快速决策和灵活应对的领域,天然存在着不适应性。其次,银行的风险偏好普遍较低,对于科技企业的高风险、高回报特性,往往难以接受。《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里就提到,大公司往往因为害怕影响现有业务,而错失颠覆性创新的机会。AIC在银行内部,也难免受到这种固有思维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AIC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虽然《通知》提到支持保险资金投资AIC,但保险资金的投资决策流程复杂,对于投资标的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短期内很难成为AIC的主要资金来源。这就导致AIC在募资上捉襟见肘,难以真正发挥股权投资的作用。

中小银行入场:是鲶鱼效应,还是泥沙俱下?

此次《通知》放宽了AIC的设立条件,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参与,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小银行体制机制灵活,决策效率高,更能适应科技创新的需求。而且,中小银行深耕地方市场,对于当地的科技企业情况更加了解,能够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股权投资这种高风险业务,需要更加谨慎。如果监管不到位,很可能出现“一哄而上”、盲目投资的现象,最终导致不良资产的增加。《影子银行》这本书就揭示了,放松监管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积累。

此外,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有限,即使获得了AIC牌照,也难以真正发挥其作用。如果AIC只是沦为中小银行“曲线救国”、变相放贷的工具,那就违背了设立AIC的初衷。

保险资金入局:长期输血,还是短期炒作?

《通知》提到支持保险资金投资AIC,这无疑是为AIC开辟了一条新的资金来源。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等特点,对于支持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保险资金的投资决策非常谨慎,对于投资标的的要求也非常高。

况且,目前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已经非常广泛,对于AIC的吸引力有多大,还存在疑问。如果AIC不能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保险资金很可能选择其他投资渠道。此外,如果保险资金只是将AIC作为短期炒作的工具,而非真正支持科技创新,那就失去了其意义。正如《门口的野蛮人》一书所描述的,资本的逐利性可能导致短视行为,损害长期利益。

AIC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而言之,AIC的扩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克服挑战,AIC有望成为支持科技创新和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如果监管不到位,风险控制不力,AIC很可能成为银行的又一次豪赌,最终以失败告终。

关键在于,监管部门要加强对AIC的监管,防止其盲目扩张和违规经营。同时,银行也要转变观念,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真正将AIC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平台,而非仅仅是追逐利润的工具。只有这样,AIC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