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价格治理机制改革:别再装了,操控市场的权力之手!

价格治理机制改革:别再装了,操控市场的权力之手!摘要: 别再装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完善价格治理机制”,而是对市场的进一步操控这份名为《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的文件,甫一出炉,就散发着一股浓浓的计划经济味儿。通篇充斥着“调控”、...

别再装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完善价格治理机制”,而是对市场的进一步操控

这份名为《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的文件,甫一出炉,就散发着一股浓浓的计划经济味儿。通篇充斥着“调控”、“引导”、“监管”等字眼,美其名曰“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实则是在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是对市场经济的公然挑衅。别跟我说什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种鬼话听听就好,真信了你就输了。

总纲:犹抱琵琶半遮面,实则换汤不换药

文件开篇,照例是一堆政治正确的口号和原则,什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看得人昏昏欲睡。但仔细一想,这些看似高大上的话语,不过是掩盖其真实意图的障眼法罢了。核心是什么?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说白了,就是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管控,把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所谓的“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无非就是一个“市场有效、调控有度、监管科学”的四不像怪胎。市场要“有效”,但要按照政府的意志“有效”;调控要“有度”,但这个“度”的掌控权在政府手里;监管要“科学”,但这个“科学”的标准由政府说了算。

这不是市场经济,这是权力经济!

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别逗了,权力之手从未离开

文件的第二部分,开始具体阐述如何“健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读完之后,我只想冷笑三声。这哪里是“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分明是权力对价格的粗暴干预!

电价改革:市场化?还是权力寻租的新舞台?

电价改革,喊了多少年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文件里又说要“分品种、有节奏推进各类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所谓的“市场化”,很可能变成权力寻租的新舞台。

电能、容量、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呵呵,谁信啊!电力这种高度垄断的行业,没有真正的市场竞争,所谓的“市场化”定价,不过是几家国有电力巨头之间的博弈,最终还是老百姓买单。更何况,中间还可能滋生各种腐败和利益输送,想想都让人恶心。

商品期货市场:是稳定物价的工具,还是资本炒作的温床?

发展重要商品现货、期货市场?听起来像是要稳定物价,但稍微有点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期货市场本身就是一种投机行为。如果监管不力,很容易变成资本炒作的温床,反而会加剧物价波动。

完善期货品种上市、交易、监管规则?说得轻巧,但谁来保证这些规则的公平公正?谁来防止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如果只是为了给某些利益集团提供敛财的工具,那还不如不要这个期货市场!

反垄断?先把那些看得见的手管好吧!

营造竞争有序市场环境?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这话说出来,我都替他们脸红。最大的垄断者不就是政府自己吗?各种行政审批、行业准入、政策补贴,哪一样不是政府在人为制造垄断?

先管好那些看得见的手吧!先把那些利用权力寻租、操纵市场的官员抓起来吧!否则,所谓的“反垄断”,不过是隔靴搔痒,自欺欺人罢了!

价格引导?精准调控?通往地狱的路总是铺满善意

文件的第三部分,开始谈论“创新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和安全的价格引导机制”。看到“引导”这两个字,我就觉得背后发凉。历史无数次证明,政府试图“引导”市场的行为,最终都会走向灾难。

农业价格政策:补贴、保险,农民真的受益了吗?

完善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协同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听起来很关心农民,但实际情况呢?各种补贴层层盘剥,真正落到农民手里的能有多少?保险更是充满了猫腻,条款复杂,理赔困难,农民稍不留神就会被坑得血本无归。

稳定政策性生猪保险供给?鼓励地方开展蔬菜等品种保险?呵呵,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政府就头痛医头,搞个保险来应付一下。蔬菜价格波动也一样,搞点保险就万事大吉了?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市场信息不对称,是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这些问题不解决,搞再多的保险也是白搭!

能源价格:绿色低碳转型,还是变相涨价?

建立健全天然气发电、储能等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完善新能源就近交易价格政策?优化增量配电网价格机制?这些话听起来很专业,但翻译成人话就是:能源价格要涨了!

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主体,完善碳定价机制?探索有利于促进碳减排的价格支持政策?说白了就是搞碳交易,变相收取碳排放税。打着“绿色低碳转型”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转移企业负担。

公用事业:成本约束、收益监管,谁来保证公平?

公用事业价格机制,历来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文件里说要“明晰政府投入和使用者付费的边界,强化企业成本约束和收益监管”,听起来很合理,但谁来保证这些措施能够真正落实?

成本怎么约束?收益怎么监管?由谁来约束?由谁来监管?如果还是由那些垄断企业自己说了算,那所谓的“成本约束”和“收益监管”,不过是一纸空文!

公共服务:普惠养老、托育、医疗,别再玩概念了!

公办养老、托育、医疗机构基本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民办普惠性养老、托育机构基本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或者设置参考区间加强引导?

说来说去,还是政府定价!养老、托育、医疗这些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本来就应该由市场来调节。政府过度干预,只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供给不足,最终受害的还是老百姓。

数字经济:公共数据定价,是创新驱动,还是数据掠夺?

建立健全符合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数据市场规则?加快制定符合公共数据要素特性的价格政策,促进公共数据安全高效开发利用?

数字经济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但政府如果对公共数据进行定价,会不会扼杀创新?会不会变成对数据的掠夺?公共数据本来就应该免费开放,让全社会共享,而不是变成政府敛财的工具!

价格调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永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文件的第四部分,开始探讨“完善促进物价保持合理水平的价格调控机制”。在我看来,这部分内容简直就是对市场规律的无知和蔑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永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价格总水平调控:宏观调控,越调越糟?

综合考虑总供给和总需求以及经济增长、市场预期、输入性影响等因素,合理确定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强化宏观调控导向作用?

宏观调控?呵呵,每次宏观调控的结果都是越调越糟!政府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价格总水平,根本就是缘木求鱼。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行政干预只会扭曲市场信号,导致资源错配,最终引发更大的问题。

重要商品价格稳定:储备调节,治标不治本!

着眼产供储销全链条,健全促进市场价格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

储备调节?这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政府试图通过储备来平抑价格波动,但这种做法既不经济,也不有效。储备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且很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储备调节只能解决短期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供需矛盾。

价格异常波动应急调控:头痛医头,掩耳盗铃!

统筹加强主要产销区之间、相邻区域之间重要商品联保联供?优化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及时有效开展价格异常波动应急调控?

应急调控?这更是荒谬!价格异常波动是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自然反应,政府强行干预,只会掩盖问题,延缓调整,最终导致更大的危机。正确的做法是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让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

总之,这部分内容充满了计划经济的幽灵,完全无视市场规律,只会让价格调控陷入越调越乱的怪圈。

市场价格监管:选择性执法,雷声大雨点小

文件的第五部分,开始讨论“优化透明可预期的市场价格监管机制”。看完这部分,我只想说,监管是必须的,但关键在于如何监管,以及监管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监管只是为了维护少数人的利益,或者只是为了显示政府的权威,那还不如不要这种监管。

规范市场价格行为:运动式执法,一阵风而已!

强化事前引导预防和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综合运用公告、指南、提醒告诫、行政指导、成本调查等方式,推动经营主体依法经营?

规范市场价格行为?说得好听,但实际情况呢?往往是运动式执法,一阵风而已!今天查这家,明天查那家,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蜻蜓点水,根本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更何况,很多时候,监管部门根本不懂市场规律,只会拿着文件照本宣科,结果适得其反。

价格监督检查:避重就轻,欺软怕硬!

围绕社会关注度高的重要商品和服务,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反垄断监管执法,预防和制止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

价格监督检查?说白了就是选择性执法,避重就轻,欺软怕硬!对于那些有背景、有关系的 기업,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那些 мелкий торговцы,则是毫不留情,罚款没商量。至于反垄断,更是形同虚设,那些真正的垄断巨头,哪个不是有政府背景?

协同共治:谁来监督“协同”?

加强行业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与政府监管的协同配合,完善多元治理模式?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加强线上线下、现货期货联动监管,形成监管合力?

协同共治?听起来很美好,但谁来监督“协同”?行业企业自律?呵呵,指望那些逐利的企业自觉遵守规则,简直是痴人说梦!社会监督?在权力面前,老百姓的声音又能有多大?政府监管?自己监督自己,能有什么效果?

说到底,这部分内容还是充满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缺乏真正的监督和制约,只会让市场价格监管变成一纸空谈。

价格管理基础能力建设?粉饰太平的幌子罢了

文件的第六部分,讨论“强化价格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在我看来,这部分内容与其说是“能力建设”,不如说是为了掩盖现有价格管理体系的种种弊端,粉饰太平的幌子。

价格监测预警:数据造假,麻痹神经!

优化价格监测报告制度,丰富监测品种、创新监测方式、拓展监测渠道、提升监测信息化水平,健全覆盖国内外、产供销、期现货的监测分析预警机制,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

价格监测预警?呵呵,最怕的就是数据造假!如果监测到的数据都是假的,那预警还有什么意义?只会麻痹神经,误导决策。更何况,现在的大数据技术这么发达,政府完全有能力掌握真实的市场信息,但为什么总是出现“滞后”、“失真”的情况?恐怕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成本监审调查:暗箱操作,糊弄百姓!

坚持审定分离,强化成本监审独立性,充分发挥成本监审和调查基础性作用?完善分行业成本监审办法和操作规程,建立输配电等重点领域成本管理规则?

成本监审调查?这简直就是暗箱操作,糊弄百姓!成本构成是什么?数据来源是什么?计算方法是什么?这些信息都应该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但实际上呢?往往是政府部门自己说了算,企业配合提供一些“符合要求”的数据,结果可想而知。

完善价格法律法规:为权力寻租保驾护航!

适应价格治理需要,加快修订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完善政府定价、价格调控、价格监督检查等规章制度,动态修订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

完善价格法律法规?说白了就是为政府干预市场提供法律依据,为权力寻租保驾护航!本来应该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结果却不断加强政府的管制,这简直是本末倒置!

总而言之,这部分内容充满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试图通过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来掩盖价格管理体系的种种弊端,但这种做法注定是徒劳的。

组织实施:党领导一切,价格也一样?

文件的第七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谈的是“加强组织实施”。看到这部分,我彻底无语了。

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价格管理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

党领导一切?价格也一样?这简直就是政治口号的堆砌!市场经济有自身的运行规律,政府强行干预,只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市场规律,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价格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抓好本意见贯彻落实?

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结合实际?这些话听起来很耳熟,每次出台政策文件,都会有类似的表述。但实际情况呢?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扭曲变形,最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要认真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稳妥有序推进落实各项部署,合理把握改革时机和节奏,及时总结评估并研究完善兜底保障政策?

认真研究?稳妥有序?合理把握?及时总结?这些话听起来很谨慎,但实际上却是缺乏担当,害怕承担责任。改革需要勇气和决心,如果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那永远也无法取得成功。

总之,这部分内容充满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缺乏真正的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只会让价格治理体系更加僵化和低效。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