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航天:卫星“医生”的诞生与未来

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航天:卫星“医生”的诞生与未来摘要: 近年来,卫星健康管理作为航天领域的重点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延长卫星寿命,降低运营成本,是航天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为卫星健康管理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西...

近年来,卫星健康管理作为航天领域的重点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延长卫星寿命,降低运营成本,是航天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为卫星健康管理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西安中科天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天塔”)于2024年10月发布了航天私域大模型“华山”,该模型支持语音及文本交互,可应用于航天器在轨管理及相关人员培训。此举标志着AI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也获得了近亿元的A轮融资,体现了市场对该技术的认可与期待。

随着卫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轨卫星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对卫星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中科天塔CTO董卫华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大模型技术,在卫星数量激增的背景下,其优势和潜力将得到充分体现。“华山”大模型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董卫华认为,大模型至少可以作为高效的助手,辅助卫星管理人员进行工作。随着技术发展,大模型甚至有潜力颠覆整个卫星控制系统,实现完全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卫星健康管理的三层境界与AI的结合点

董卫华将卫星健康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故障的快速定位和解决;第二层是故障预测,在故障发生前及时发现并处理;第三层是星上自动诊断,实现卫星与地面人员的自主协同解决问题。

当前,大多数工作停留在前两层,需要大量地面人员参与。随着卫星数量的增加,人工处理已难以应对。AI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处理海量数据,发现故障间的关联性,辅助甚至替代人工进行故障诊断和处理。

特别是在深空探测中,由于信号传输的延时问题,对卫星的自主诊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I技术能够通过训练,实现快速诊断和高效处置,弥补人工处理的不足。

“华山”大模型:赋能卫星健康管理的实践

“华山”大模型旨在增强卫星健康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尤其在处理极端异常情况下,传统系统往往失效,而大模型可以利用海量数据和知识,提供更强大的能力。

“华山”大模型的目标是辅助地面管理人员,特别是承担日常监控和控制任务的前台人员。通过模型训练,减轻后台专家在处理极端情况下的工作负担,提高效率。

中科天塔希望未来能够实现卫星控制的完全自动化和智能化,这是“华山”大模型的最终目标。

大模型的局限与优势:一个好助手,而非全能替代

中科天塔选择自研大模型的原因在于通用大模型的局限性。在卫星健康管理领域,任何错误的判断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华山”大模型需要满足严格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要求,这使得通用大模型难以胜任。

“华山”大模型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能力相当于一名工作一两年的工程师,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仍有不足。团队正在努力提升模型能力,并尝试解决“幻觉”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和训练数据,尽可能减少模型的错误输出。

董卫华坦言,大模型可能无法完全替代人工,但它将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助手,减轻工作负担,提高效率。

未来十年:大模型重塑航天产业

董卫华预测,未来十年,大模型技术将重塑航天产业的各个领域,优化现有技术,解决现有问题,甚至为现有技术带来提升。

中科天塔计划将“华山”大模型应用于卫星健康管理领域,并积极探索在卫星轨道控制和计算领域的应用,目标是让“华山”达到初级轨道控制工程师的水平。

此外,中科天塔还计划打造一个行业线上工具,面向中国商业航天公司开放,共享大模型技术,促进行业发展。

总结: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为卫星健康管理带来了新的变革,中科天塔的“华山”大模型是这一领域的重要探索。虽然大模型技术仍存在局限性,但其潜力巨大,未来将对航天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持续的技术突破和实践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大模型技术在航天领域的落地,为航天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航天:卫星“医生”的诞生与未来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