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比特币全球储值革命:富人游戏还是颠覆美元霸权?

比特币全球储值革命:富人游戏还是颠覆美元霸权?摘要: 比特幣的全球儲值邏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美元霸權的黃昏:誰在蠶食購買力?傑克·馬勒斯(Jack Mallers)的觀點並非聳人聽聞,而是一種對現有貨幣體系的深刻質疑。美元作...
比特币全球储值革命:富人游戏还是颠覆美元霸权?

比特幣的全球儲值邏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美元霸權的黃昏:誰在蠶食購買力?

傑克·馬勒斯(Jack Mallers)的觀點並非聳人聽聞,而是一種對現有貨幣體系的深刻質疑。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在二戰後確立,依賴的是美國的黃金儲備和強大的製造業基礎。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美國經濟逐漸轉向金融主導,開始依賴“印鈔換實物”的模式,也就是通過發行美元來購買其他國家的商品和服務。這種模式在初期看似雙贏,但長期來看,卻造成了嚴重的問題:美元購買力不斷下降,美國的債務不斷膨脹。

想像一下,你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個月,拿到手的工資卻只能買到越來越少的東西,這就是美元購買力下降的直觀體現。而這種情況的根源,在於美國政府不斷超發貨幣,導致貨幣供應量遠遠超過實際的經濟增長。這種“放水”的行為,短期內或許能刺激經濟,但長期來看,只會加劇通貨膨脹,損害普通民眾的利益。更為諷刺的是,這種貨幣貶值的過程,往往伴隨著華爾街的狂歡,因為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從中獲利,進一步加劇貧富差距。

那麼,是誰在蠶食美元的購買力?或許並非某個單一的個體或機構,而是整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這種體系在享受了數十年的紅利後,已經走到了轉折點。而比特幣的出現,恰恰為那些對現有體系感到失望的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比特幣的價值錨定:稀缺性與真實需求

與美元等法定貨幣不同,比特幣的價值並非由政府或中央銀行背書,而是基於其內在的稀缺性和真實需求。比特幣的總量被限制在2100萬枚,這意味著它不會像法定貨幣那樣,被政府隨意增發,從而保持了其稀缺性。而這種稀缺性,正是支撐比特幣價值的核心因素之一。

想像一下,如果黃金可以無限量生產,那麼它的價值還會像現在這麼高嗎?同樣的道理,如果比特幣的供應量沒有限制,那麼它也很難成為一種可靠的儲值工具。除了稀缺性之外,比特幣的價值還來自於其真實需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比特幣不僅僅是一種投機工具,更是一種可以繞過傳統金融體系的支付方式,一種可以保護財產免受通脹侵蝕的儲值工具。這種需求,正在推動比特幣的價格不斷上漲。

然而,也有人質疑比特幣的內在價值,認為它沒有實際的用途,只是一種虛擬的“空氣幣”。對於這種觀點,我們可以反問:黃金除了可以製作首飾和用於工業生產外,還有什麼實際用途?但黃金的價值,並非僅僅來自於其用途,更來自於人們對其稀缺性和價值的共識。同樣的道理,比特幣的價值,也來自於人們對其稀缺性和價值的共識,以及其在支付和儲值方面的實際應用。

BPS與BRR:華爾街的新遊戲規則?

傑克·馬勒斯提出的“每股比特幣(BPS)”和“比特幣收益率(BRR)”等新指標,並非簡單的概念炒作,而是試圖將比特幣納入傳統金融體系的嘗試。BPS指的是每股股票所代表的比特幣數量,而BRR則是指比特幣的收益率。通過這兩個指標,投資者可以更直觀地了解一家公司與比特幣的關聯程度,以及其從比特幣中獲取收益的能力。

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在華爾街引入了一種新的遊戲規則。傳統的股票估值方法,往往基於公司的盈利能力、市盈率等指標。但對於那些以比特幣為核心的公司來說,這些指標可能並不適用。BPS和BRR的出現,為這些公司提供了一種新的估值方式,也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投資選擇。

然而,這種嘗試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傳統金融機構對於比特幣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仍然有限。其次,比特幣的價格波動性較大,這可能會對公司的股價造成影響。儘管如此,傑克·馬勒斯的嘗試,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表明,比特幣正在逐漸被納入主流金融體系,並可能在未來改變華爾街的遊戲規則。

政治與宏觀經濟:比特幣制度化的幕後推手

特朗普的製造業迷夢:一場註定失敗的挑戰?

特朗普試圖重振美國製造業的願景,在許多人看來,是一場堂吉訶德式的冒險。二戰後,美國憑藉其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美國可以通過印刷美元來購買其他國家的廉價商品,而將製造業轉移到海外,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這種模式在短期內提升了美國的經濟增長,但也導致了國內製造業的空心化和大量就業崗位的流失。

特朗普試圖通過關稅等手段,迫使企業將製造業遷回美國。但這種做法,不僅損害了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也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全球供應鏈的複雜性和勞動力成本的差異,使得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難以恢復。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政策未能解決美國國內的結構性問題,例如教育體系的落後和基礎設施的陳舊。

在這種背景下,比特幣的出現,為那些對傳統經濟模式感到失望的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比特幣不依賴任何政府或央行的支持,而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它在全球範圍內流通,不受國界限制,可以有效地避免貿易壁壘和貨幣貶值的影響。因此,即使特朗普的製造業願景未能實現,比特幣仍然可以作為一種獨立的經濟體系,為人們提供價值儲存和交易的選擇。

M2、股市與比特幣:誰是誰的提線木偶?

關於比特幣與股市和全球M2(廣義貨幣供應量)之間的關係,市場上存在著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比特幣與股市高度相關,因為它們都受到投資者情緒和風險偏好的影響。也有人認為比特幣的走勢更受全球M2的影響,因為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會導致資產價格的上漲。傑克·馬勒斯的觀點是,比特幣與全球M2的關係更為密切,因為在美元貶值的背景下,大多數資產價格的上漲,都與貨幣政策的驅動有關。

這種觀點的核心是,比特幣是一種監測法定貨幣流動性的敏感指標。當政府大量印鈔時,比特幣的價格往往會上漲,因為人們會將其視為一種避險資產。相反,當政府收緊貨幣政策時,比特幣的價格可能會下跌,因為投資者會將資金轉移到風險較低的資產中。因此,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可以被視為是對政府貨幣政策的一種反應。

然而,這種觀點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特幣的價格還受到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技術發展、監管政策和市場情緒等。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將比特幣的價格波動,歸因於貨幣供應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比特幣的長期價值,並非取決於其與股市或M2的短期關係,而是取決於其作為一種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的長期發展潛力。

能量貨幣:比特幣如何重塑價值觀?

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機制,使其被稱為“能量貨幣”。這種機制要求礦工通過消耗大量的電力來進行計算,從而驗證和記錄比特幣交易。這種機制不僅保證了比特幣網絡的安全,也賦予了比特幣一種獨特的價值。因為創造比特幣,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能源,這使得比特幣具有了稀缺性和抗通脹的能力。

傑克·馬勒斯認為,當人們能夠儲蓄和規劃未來時,社會會更加穩定。而貨幣越難以被製造,社會越能承受不確定性。這種觀點的核心是,貨幣不僅僅是一種交易媒介,更是一種價值儲存工具。如果貨幣可以被政府隨意印發,那麼人們的儲蓄就會不斷貶值,從而導致社會的不穩定。而比特幣的稀缺性和抗通脹能力,可以有效地保護人們的儲蓄,從而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然而,也有人批評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機制,認為其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對環境造成了負面影響。對於這種批評,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反駁。首先,比特幣礦工正在積極尋找更清潔的能源,例如水電、風電和太陽能等。其次,比特幣的能源消耗,可以被視為是對其網絡安全的一種投資。與傳統的金融體系相比,比特幣的能源消耗可能並不高。更重要的是,比特幣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技術特性,更在於其對人們價值觀的重塑。比特幣鼓勵人們儲蓄、規劃未來,並對抗通貨膨脹,這些都是對社會有益的價值觀。

比特幣的自由與風險:一場關於控制權的博弈

波動性與夏普比率:風險的真相是什麼?

彼得·希夫(Peter Schiff)對比特幣的批評,集中在其波動性上,認為高波動等同於高風險。這種觀點在傳統金融界頗具代表性,因為波動性常常被視為衡量資產風險的重要指標。然而,傑克·馬勒斯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波動性是獲取回報的前提,關鍵在於如何衡量波動帶來的收益,這就引出了夏普比率(Sharpe Ratio)的概念。

夏普比率衡量的是投資組合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前提下,所能獲得的超額收益。簡單來說,就是用投資組合的收益減去無風險利率,再除以投資組合的標準差(即波動性)。如果一個投資組合的夏普比率很高,那就意味著它在承擔較小風險的前提下,獲得了較高的收益。因此,不能簡單地將波動性與風險劃等號,而應該結合收益情況進行綜合考量。高波動伴隨高回報,往往意味著值得承擔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馬勒斯指出,真正的風險是系統性失敗。在傳統金融體系中,系統性風險是指整個金融系統崩潰的風險,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而比特幣基於數學原理運行,不依賴任何中心化的對手方,從本質上降低了系統性風險。換句話說,比特幣的風險並不在於其價格波動,而在於其技術基礎是否能夠長期穩定運行。

私鑰、託管與主權:誰來守護你的比特幣?

比特幣最吸引人的特性之一,就是其賦予用戶完全掌控資產的能力。這種能力體現在私鑰的持有上。私鑰是訪問和使用比特幣的唯一憑證,誰掌握了私鑰,誰就掌握了比特幣的控制權。用戶既可以選擇自行保管私鑰,也可以選擇將私鑰託管給第三方機構。這就引發了一個關於自由與責任的權衡。

自行保管私鑰意味著完全的自由和掌控,但也意味著需要承擔保管不善導致私鑰遺失或被盜的風險。這種風險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畢竟,管理一串複雜的密碼,並確保其安全,並非易事。而將私鑰託管給第三方機構,則可以免去保管私鑰的麻煩,但也意味著需要信任該機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託管機構被黑客攻擊,或者出現經營問題,用戶的比特幣可能會遭受損失。

因此,如何選擇保管私鑰的方式,取決於用戶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技術水平。馬勒斯鼓勵用戶增強主權意識,自行保管私鑰,但也強調選擇權的重要性。比特幣的核心價值在於,它賦予了用戶完全掌控資產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在傳統金融體系中是缺失的。

機構的遲疑:傳統金融的傲慢與偏見?

過去十年,比特幣的夏普比率優於多數資產,這表明其長期投資價值不容忽視。然而,儘管如此,機構對比特幣的配置比例仍然偏低。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既有機構投資的謹慎性,也可能存在傳統金融的傲慢與偏見。

機構投資往往需要經過嚴格的風險評估和合規審查。比特幣作為一種新興資產,其監管環境和市場風險仍然存在不確定性,這使得機構投資者對其望而卻步。此外,傳統金融機構對於比特幣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仍然有限,他們可能將其視為一種投機工具,而非一種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資產。

然而,馬勒斯認為,機構配置比特幣的趨勢是向上的。儘管機構的決策過程比較緩慢,但他們對比特幣的需求正在持續上升。隨著比特幣市場的成熟和監管環境的改善,機構對比特幣的配置比例將不斷提高。這種趨勢的背後,是資本市場對比特幣價值的逐步認可,以及對其長期發展潛力的信心。畢竟,在一個貨幣超發、通脹高企的世界裡,稀缺性和抗通脹性,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Strike與21 Capital:比特幣生態的野心與現實

產品差異化:消費者 vs. 資本市場

Strike和21 Capital是傑克·馬勒斯在比特幣領域佈局的兩枚重要棋子,但它們面向的市場和提供的服務卻截然不同。Strike定位於消費者,提供包括貸款、交易、托管等一系列基於比特幣的金融服務。它的目標是讓普通用戶更容易地接觸和使用比特幣,將比特幣融入日常生活。

21 Capital則面向資本市場,專注於比特幣投資工具的開發和運營。它的目標是為機構投資者提供參與比特幣市場的渠道,並通過創新性的金融產品,提升比特幣的價值。這種產品差異化策略,體現了馬勒斯對比特幣生態的深刻理解。

他認為,比特幣的發展需要消費者和機構投資者的共同參與。消費者是比特幣的基礎,他們的廣泛使用可以提升比特幣的流動性和接受度。機構投資者則可以為比特幣市場帶來更多的資金和專業知識,推動比特幣的長期發展。通過Strike和21 Capital的協同發展,馬勒斯試圖構建一個更加完善和健康的比特幣生態系統。

監管的雙刃劍:比特幣需要誰的祝福?

監管環境對於比特幣的發展至關重要,但同時也存在著雙面性。一方面,友好的監管環境可以為比特幣相關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資和人才。另一方面,過於嚴格的監管可能會扼殺比特幣的創新,限制其發展空間。

傑克·馬勒斯對此持開放態度。他表示,友好的監管環境有利於創業,他也很高興能在美國發展。但他同時強調,比特幣不依賴任何政治人物,它是去中心化的技術,超越黨派和政局。這種觀點體現了比特幣的本質:它是一種無需許可的系統,任何人都可自由參與,無法被任何個人或機構控制。

因此,比特幣的發展並不需要誰的祝福,它只需要一個公平、透明的監管環境。在這個環境下,創新者可以自由地探索比特幣的潛力,用戶可以安全地使用比特幣,市場可以健康地發展。而這,才是比特幣真正需要的。

比特幣的不可篡改性:一場烏托邦式的幻想?

比特幣的總量上限為2100萬枚,這是其最核心的特性之一。這種總量限制賦予了比特幣稀缺性,使其成為一種抗通脹的資產。但如果政府或機構大量持有比特幣,有可能聯合修改比特幣2100萬枚的上限嗎?

傑克·馬勒斯的回答是:不可能。比特幣的規則由全球運行節點共同決定,沒人能單方面更改。歷史上試圖修改的人最終只能分叉,結果價值大幅縮水。比特幣的中立性和不可更改性是其核心。一旦改變規則,它就失去價值。激勵機制也促使參與者維護系統而非破壞,總量上限幾乎不可能被修改。

這種不可篡改性,是比特幣最吸引人的特性之一。它保證了比特幣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防止了權力機構對比特幣的濫用。然而,也有人認為,這種不可篡改性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他們認為,隨著比特幣的發展,可能會出現新的技術或政治力量,能夠打破這種不可篡改性。

儘管存在這種可能性,但比特幣的設計理念和社群共識,使得修改其規則的難度極高。比特幣的不可篡改性,仍然是其最堅實的基石,也是其長期發展的保障。

比特幣生活方式:一場價值觀的顛覆?

抵押比特幣:一種新的消費哲學?

傑克·馬勒斯幾乎不持有美元,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他的做法卻體現了一種全新的消費哲學。他通過Strike以比特幣收薪、貸款和支付賬單,既保留資產,又滿足流動性需求。這種方式的核心在於,將比特幣視為一種儲蓄工具,而非交易媒介。他不會直接用比特幣去購買日常用品,而是將比特幣抵押出去,換取美元來消費。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既可以避免出售比特幣,保留其升值潛力,又可以滿足日常的開支需求。

這種消費方式,顛覆了傳統的“先賺錢,後消費”的模式,轉變為“先儲蓄,後消費”的模式。在傳統模式下,人們需要先辛辛苦苦工作,賺取法幣(如美元),然後才能用這些法幣去購買商品和服務。而在馬勒斯的模式下,人們可以先將一部分收入儲蓄為比特幣,然後通過抵押比特幣的方式,來獲取消費所需的法幣。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可以讓人們享受到比特幣升值帶來的收益,同時又可以滿足日常的消費需求。

然而,這種消費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比特幣的價格下跌,可能會導致抵押品的價值下降,甚至被強制平倉。因此,在採用這種消費方式時,需要謹慎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並合理控制抵押比例。

披薩與房產:時間維度的價值重估

“你現在還會用比特幣買披薩嗎?” 這是大衛·林對傑克·馬勒斯的一個有趣提問。這個問題源於2010年的一則故事:一位程序員用1萬枚比特幣購買了兩個披薩,這被認為是比特幣歷史上第一筆真實交易。當時,1萬枚比特幣的價值約為40美元。而如今,1萬枚比特幣的價值已經超過數億美元。

傑克·馬勒斯的回答是:“不會。” 他不會用優質貨幣換取貶值資產。數據顯示,長期持有比特幣可降低生活成本。2011年買房需180萬枚,如今只需4.7枚。比特幣越存越值錢,美元越花越縮水,所以我存比特幣,花美元。

這個回答體現了比特幣作為儲值工具的價值。比特幣的稀缺性和抗通脹性,使得其長期持有可以保值增值。與此相反,法幣(如美元)由於不斷增發,其購買力會逐漸下降。因此,從長遠來看,用比特幣購買商品和服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更合理的做法是,將比特幣作為一種長期儲蓄,用於購買那些價格會不斷上漲的資產,例如房產。

這種價值觀的轉變,正在逐漸改變人們對貨幣和財富的看法。比特幣不僅僅是一種數字貨幣,更是一種價值觀的載體。它鼓勵人們儲蓄、規劃未來,並對抗通貨膨脹。而這些,都是傳統金融體系所缺乏的。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